"吾生梦幻间,何事绁尘羁" :东晋诗人陶渊明《饮酒·其八》陶渊明(约365年-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"靖节"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他是中国首位田园诗人,被誉为"古今隐逸诗人之宗",其作品以质朴自然、意境深远著称,代表作包括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及《饮酒》组诗等。
吾生梦幻间:我的一生如同梦幻般短暂虚幻。此处借《庄子》"人生天地间,若白驹过隙"的典故,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,暗喻世俗功名如梦幻泡影,终将消散。
何事绁尘羁:为何还要被尘世的琐事所束缚?"绁"原指系马的缰绳,引申为牵制;"尘羁"即尘世的枷锁,喻指功名利禄、社交应酬等外在牵绊。全句直抒胸臆,质问为何甘愿被世俗束缚。
展开剩余75%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,认为人生本质如梦幻,追求物质与名利终是徒劳。诗中"梦幻间"不仅指时间短暂,更暗示世俗价值的虚无性。"绁尘羁"以具象化的枷锁,批判魏晋时期士族热衷功名的风气。陶渊明主张摆脱外在牵累,回归自然本真,体现其"不为五斗米折腰"的独立人格。此句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人生总结。他通过躬耕田园、诗酒自娱,实践了"穷则独善其身"的理想,将精神自由置于世俗成功之上。
魏晋南北朝交替时期,政治黑暗、战乱频仍,儒家"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"的理想遭遇现实挑战。士族阶层虽掌握权力,却陷入虚伪浮华的竞争中。以嵇康、阮籍为代表的"竹林七贤"倡导"越名教而任自然",反对礼教束缚。陶渊明继承这一传统,将隐逸从行为艺术升华为哲学追求。
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,因不愿"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",毅然辞官归隐。此后,他以诗酒自娱,创作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与内心感悟的作品。《饮酒二十首》是其辞官后所作,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日常琐事,表达超脱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。第八首以"青松"自喻,最终点明"吾生梦幻间"的主旨。
诗中"青松在东园,众草没其姿"以松喻高洁品格,"凝霜殄异类,卓然见高枝"则通过严霜肃杀杂草、凸显青松,象征诗人独立于浊世的精神。"提壶抚寒柯,远望时复为"描绘诗人持酒独行、远眺沉思的画面,暗含对世俗的疏离与对自然的亲近。
"青松""严霜"等意象形成强烈对比,既突显诗人的人格追求,又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,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。仅用十字便传达复杂的人生哲理,如"绁尘羁"三字将世俗规则具象化为可感的枷锁,展现陶渊明高超的语言艺术。
此句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超脱的典型宣言,启发了后世对生命意义与精神自由的思考。苏轼、王维等诗人皆受其影响,在作品中表达类似主题。陶渊明通过行动与诗文,证明了在动荡时代中坚守本心、追求内在平静的可能性。其"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"的态度,至今仍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。
陶渊明在《饮酒·其八》中以"吾生梦幻间,何事绁尘羁"为核心,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,揭示了人生短暂如梦幻的本质,并宣言了拒绝世俗束缚、追求自然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。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独立精神,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生命价值与人生选择的深刻启示。在当今物质至上的社会中,重读此句,仍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智慧与力量。
发布于:福建省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